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贾晓雯 实习生 戚张涛
“姐姐们,上班,考研,创业,都可以拍这款绿幽灵。”“白水晶可以净化一切,水晶新手必入款。”……因丰富的情感寄托,近来,水晶从普通的装饰品变成了“疗愈神器”,深受年轻女孩喜爱。不仅如此,亲民的价格也让“入坑”的门槛降低。在某短视频平台,大多数直播间橱窗出售的水晶手串价格为两位数至三位数。有数据显示,2024年水晶销售额约为30亿元。
然而,繁荣的背后,乱象也逐渐显现。“合成水晶”“玻璃假冒”“酸洗”“染色”……这些“问题水晶”不仅破坏了消费者对水晶的信任,还有可能因掺杂有害物质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。如今,水晶市场的水究竟有多深?
停不下来,女孩花7万多买水晶
“水晶就是要合眼缘,才是适合自己的。”“已经有好几个姐姐分享水晶带来的好运了,真的太开心了。”……
今年3月份,刘琳(化名)偶然刷到一位网红达人在电商平台直播销售水晶,这个直播间有大几千人,购物车里大都是一些设计款水晶,“大女主”“平心静气”“拒绝内耗”“招米大金霸”等,每款水晶都有一个专属的名字。
“没有女孩子能拒绝亮晶晶的漂亮手串。”刘琳说,更何况听主播介绍说,水晶有磁场,能带来好运,还不停有网友在评论区反馈,更想买来试一试。从那以后的三个月里,刘琳入坑狂买,根本停不下来,目前购买水晶已经花费了七万多。
展开剩余79%“昨晚明明发过毒誓要退坑水晶圈,结果半夜刷到直播间,又控制不住疯狂下单。”张瑛(化名)一面吐槽,一面盯着待发货订单狂揪头发,“如果退货,实在舍不得心头好,不退货的话又肉疼。”
生活在小县城的张瑛,月薪四千,但曾有某个月头脑发热买了800多元的水晶手串,“现在早忘了欣赏天然美的初心,彻底变成了痴狂模式,到底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。”
像她们一样,为水晶“痴狂”的女孩还有很多。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,年初开始剁手的水晶小白们,已经开始“贱卖”堆成山的水晶手串。她们把自己买到的水晶称为“小破烂”,一边叫着要退坑了,便宜出闲置水晶,一边到了晚上停不下来继续“剁手”……
水晶爱好者出售闲置水晶 社交平台截图
水晶的“坑”有多深?
布吉岛(化名)已经入坑两三年了,她有一个水晶百宝箱——一个透明的亚克力盒子,共有三层伸缩杆,水晶按照七彩的颜色整齐的挂在上面,在暖黄色灯光的照射下,很闪耀。“这个架子上有上百条的水晶了。”
“从去年开始,我已经很少入手了,因为水晶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了。”布吉岛感觉,水晶的火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,因为很多明星开始在直播间卖水晶手串。“与此同时,除了明星网红带货,卖水晶的直播间越来越多,水晶乱象也越来越多。”
布吉岛在不少直播间一眼就看出,那些颜色浓郁鲜艳的水晶是染色充胶的。而小梦(化名)就曾在直播间买到过掉色的海蓝宝。小梦说,没过几天水晶就开始掉色,最后居然变成了透明的珠子。
布吉岛说,水晶市场越来越火,也越来越乱。“染色、注胶、酸洗都算良心操作了,毕竟还是水晶,更夸张的是用玻璃塑料滥竽充数。现在的水晶价格一路上涨,三位数都难保真。”
“天然水晶”“特价放漏”“支持全国质检”……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“水晶手串”,五颜六色的手串即刻堆满了手机屏幕。在浏览了二十多个售卖水晶的直播间后,记者发现有一类直播间,针对各种样式的水晶只上一个购物链接,链接中是1至99元的选项,如果价格为138元,则会要求消费者拍下2个69元,这样将不需要质检。
记者了解到,该平台规定,天然水晶100元以上产品需送官方基地质检,并出具鉴定证书;百元以下无需送基地质检,商家自主发货。
直播间销售链接
平台送检标准 截图
“实物与直播间的水晶色差大”“黄水晶严重变色”“超七水晶手串变玻璃”“随水晶发货的鉴定证书是假的”……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“水晶手串”,得到了685条与水晶手串相关的投诉信息,投诉信息包括在多个电商平台,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,最晚则发布在近几天。
如何辨别水晶中的“科技与狠活”?
十年前,陌陌在上大学时与水晶结缘,这十年,她跑遍了全中国所有的水晶市场,但哪怕是十年的购买经验,她还是“踩坑”无数。
“随着科技的逐渐发达,水晶造假手段日新月异,出现了不少“科技与狠活”。于是,陌陌开始系统化学习水晶的鉴定知识,三年前考取了NGTC(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)证书,成为了一名国检鉴定师。现在,陌陌在工作之余免费为大家鉴定水晶,并在社交平台教授鉴定方法。
“水晶是大自然的瑰宝。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所谓的能量或者功效,也在于它独特的美感以及身心健康的引导。”这是陌陌认为水晶爆火的原因之一,年轻女性将水晶视作一种情感寄托。
陌陌认为,直播虽助推了水晶市场的发展,直接拉动了水晶的销量,但也让水晶行业乱象频出。“在直播过程中,低价引流和货不对板最为常见,而消费者需要牢记的是水晶市场好货不会贱卖。”
曾在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任教的退休教授包德清介绍,水晶的造假手段大致分为三类:商家利用辐照的方法将劣质的白水晶烤色成其他颜色的水晶;将玻璃制品假冒水晶;将有裂纹的天然水晶进行充胶处理。
而如何鉴别,包德清提了一些小妙招,多数天然水晶内部含有少量棉絮状、针状包裹体,而合成水晶内部一般比较干净或含有“面包”状晶体,若是玻璃仿制品内部可能会含有气泡;也可以利用手电筒来检测水晶,若照射水晶出现了七彩光,该水晶很有可能经过充胶处理。除了肉眼的鉴别,包德清还建议通过触摸的办法判断水晶的真假。“玻璃的导热性较差,摸起来不是那么凉;水晶的密度比玻璃、塑料更大,所以天然水晶拿在手上更沉。”
除此之外,陌陌也表示,在购买水晶的时候,尽可能让商家提供一些权威的证书。“收到证书后需要注意证书上的产品图片以及标明的产品重量。若出现产品图片与实物不符,或者标明重量与实际重量存在差值的情况,那么产品很有可能是假冒水晶。”
发布于:浙江省场外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